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交易平台 行政监督平台
无障碍 | 长者浏览模式 | 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今日天气:
老版网站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媒体视角
 
一座“绿色发展”之城的时代坐标(来源: 《鄂尔多斯日报》 作者: 孟瑞林)


【信息时间: 2019-05-31 10:4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鄂尔多斯,总让人耳目一新。

  吃生态饭、走改革路、打创新牌,壮丽70年一路走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实绩。

  从“牧区大寨”乌审召这一面全国牧业战线上的旗帜,到举世闻名的“穿沙公路”,再到全球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从“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到“鄂尔多斯模式”,再到“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

  从“一煤独大”,到“中国绿色发展之城”,再到现代能源经济发展“领头雁”,向世界一流“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跃进;

  ……

  与新中国70载峥嵘岁月共成长,见证、参与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一种独特的“鄂尔多斯视角”已然内化为这座城市的胸襟:置身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去考虑发展问题。这是时代为这座现代名城定下的坐标。

  时序轮替中,亘古不变的是先行者的身影;历史坐标上,清晰镌刻的是改革者的脚印。

  迈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背景下,这一坐标更加清晰。

  而今,鄂尔多斯现代能源经济蹄疾步稳,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增速”,高质量发展效益稳步提升,令人瞩目的“中国绿色发展之城”正在绽放出新的光彩。

  生态优先,久久为功

  绿色发展,演绎“一张蓝图绘到底”

  新中国成立之时,鄂尔多斯占国土面积96%的沙地沙漠和干旱硬梁、丘陵沟壑区一片荒芜,十年九旱是基本规律。

  改变,是必然,也是必须。

  上世纪50年代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提出“种树种草基本田”;70年代提出“退耕还林还牧,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提出“三种五小”;90年代提出“植被建设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基础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鄂尔多斯继续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在生态产业链上做文章,上演了一场沙里淘金、绿富同兴的生态大戏。

  “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是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政策引导之下,出现了农牧民争沙抢沙承包治理的喜人局面,企业纷纷包地治沙、投资林沙产业,涌现出以亿利、伊泰、东达等为代表的一批治沙龙头企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姓就是最好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孟克达来家住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新村,他拥有“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业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等七个新身份,每一个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益,去年收入30多万元。

  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端,1985年,殷玉珍嫁到这里。从栽下第一株树苗起,她和丈夫冒着严寒酷暑,30多年来把近6万亩沙地变成了绿洲。

  绿色并没有为殷玉珍治沙画上句号,而是成了她致富的新起点。

  殷玉珍挂出了“玉珍生态园”的招牌,吸引人们前去游玩。她和丈夫还在林间改造出一片水浇地,种植瓜果蔬菜和小米、绿豆等杂粮。“沙地里无污染,都是绿色食品。”殷玉珍说,现在她每年仅杂粮就能收入二三十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和治沙企业累计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沙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400元增长到1.8万多元。

  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长势不错,沙棘果估计就能卖3万多元吧。”东胜区罕台镇的杨候庭望着40多亩沙棘树,充满了憧憬。

  鄂尔多斯是全国最大的沙棘种植区,仅东胜区就有沙棘林60多万亩。近年来,在丘陵沟壑、干旱硬梁地区,当地政府引导农牧民和企业种植沙棘、山杏、红枣、欧李、桑葚等食品饮品原料林。

  全市已涌现出天骄圣果、高原杏仁露、蒙枣等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生产饮品数万吨,成为带动生态建设、农牧民增收的一支生力军。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

  最美人间四月天。雨晴烟晚、满目芳菲,漫步康巴什市区,青翠妙景仿佛一轴水墨画卷在眼前铺展——

  青春山,绿色葱茏;乌兰木伦湖畔,水鸟翩跹;水面,静影如璧。轻风拂过,画帘尽卷,山朦胧、水朦胧、树朦胧,游人也仿佛醉在这烟雨画卷中。

  一城绿彩,一湖画意。康巴什,这个年轻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新姿态,展现着别样的美。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众多荣誉称号接踵而至,昔日“煤都”华丽转身为一座崇尚绿色、宜居幸福、充满活力的现代名城。

  破釜沉舟,率先转型

  “三次创业”,破解“资源诅咒”世界之问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立足资源型地区特点,率先探索实践,历经三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宏大创业,创造了多个全区和全国第一,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鄂尔多斯的第一次创业起止于1978-1992年,实现了由“农”到“工”的重大转型。

  改革开放之前的鄂尔多斯,以农牧业为主,靠天吃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鄂尔多斯人穷则思变、敢为人先。1979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通过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技术,建起鄂尔多斯羊绒衫厂,由此,“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誉满全球。

  1984年,鄂尔多斯打破了千百年来“以农牧业为主”的思维定式,组建起鄂尔多斯集团、伊化集团、伊煤集团、建材集团,经济发展逐步由农牧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

  199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5:28:27演进为32:38:30

  ——鄂尔多斯第二次创业起止于1992年—2012年,实现了经济总量由“小”到“大”的重大转型。

  世纪之交,鄂尔多斯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率先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盟旗经济一体化,实现四大集团股票上市,构筑起煤炭、纺织、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进入新世纪,按照“产业向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原则,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了棋盘井、大路、蒙西、苏里格等一批产业园区,撑起“大工业、大项目、大集群、大循环”产业发展新格局。

  2012GDP1992年实际增长61倍,年均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2.5:60.5:37

  工业经济一路领先,创造了具有鲜明特征的“鄂尔多斯模式”,成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列自治区第一,“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备受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后,鄂尔多斯开启第三次创业,经济社会逐步呈现由“量”到“质”的重大转型。

  这一时期,鄂尔多斯破釜沉舟、刀刃向内,抓住事关全市当前和长远发展战略问题,开启了“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第三次创业,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和人的思想观念全面转型,变“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

  如今的鄂尔多斯,第三次创业还在继续,但已成效斐然。

  从2012年到2017年,在 GDP保持年均7.7%的中高速增长状态下,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3.1:52.8:44.1,其中的产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每年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800多亿度电产自鄂尔多斯,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鄂尔多斯“三次创业”,破解了“资源诅咒”这个世界之问,被誉为“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内涵在新时代延展升华。

  创新驱动,驰而不息

  绿色发展,书写“中国现代名城”新华章

  在中国,鄂尔多斯被许多人称为“煤都”。

  这里的地下埋藏着千亿吨煤炭,2017年的煤炭产量超过6亿吨,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首位”。

  鄂尔多斯“黑金产业”,正在苦练内功,步步进阶,向着绿色、高端演化。

  一个高达8.8米的“超级采煤设备”在鄂尔多斯上湾煤矿投入使用。从提出概念,寻求西方合作,到破釜沉舟,决定自主研发。为打造这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煤海蛟龙”,数十个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数百次攻坚。

  2018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内蒙古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

  作为全国“地级市产煤冠军”,鄂尔多斯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为契机,紧紧扭住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黑金“绿”起来。

  比面粉还细的煤粉进入生产线,20多个小时后,就能产出像矿泉水般清澈的柴油、石脑油等油品。在国能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这般奇幻的变化令人惊叹。

  国能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是全球首个煤直接制油工业化项目,去年共生产柴油等产品86万吨。

  坐落在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汇能煤制气项目,是中国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

  去年5月,这个项目的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全部投产后,每年能转化煤炭600多万吨,生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强说。

  汇能煤制气项目的进展,只是鄂尔多斯市现代煤化工产业日益壮大的缩影。

  杭锦旗境内的伊泰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开始建设以来,陆续吸引了1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在项目周围落户。

  426日,杭锦旗2019年春季重大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又在此地隆重举行。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项,总投资850.454亿元,涵盖中高端精细化学品、清洁能源和城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昔日“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今朝华丽转身为“现代能源”之城。目前,已经建成各类煤化工产能1500多万吨,年煤炭转化量达到6500万吨,成为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产业链也在向精细化学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中下游延伸。

  打破煤炭只能发电、只能发展煤化工的传统产业思维,大力发展石墨烯、高分子材料、碳素材料等产业,推进重大项目产业化和示范应用。

  如今,“工业味精”石墨烯——新奥1000吨石墨烯粉体项目建设进展迅速。该项目是企业促进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决策成果,最终拟建成集石墨烯生产、应用、研发于一体,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一定综合影响力的自治区级高新材料产业基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5.9%11.5%

  乘着春风,鄂尔多斯自加压力,以昂扬姿态在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让经济发展的曲线继续上扬。

  鄂尔多斯,正在植“绿”转型,迈上“高轻新绿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可期,鄂尔多斯定会带来更多惊喜,给世界、给中国,也给自己。

 

 

  
附件:
暂无附件
 
鄂尔多斯公共资源交易网